抗疫 | 鶴年堂向京城居民無償發放避瘟湯劑
時間:2021-06-24 來源:《北京市志稿》記載:“本市藥業之開設最久、聲譽最著者,若西鶴年堂,起于明......”
明代從1408年至1643年,共發生大瘟疫19次,清代從1644年至1872年,全國各地發生“大疫”達300多次,次次都有“鶴年堂大缸”的身影。明朝醫藥名家張景岳在明萬歷年間親身參與了鶴年堂年的第十五次“瘟疫大救助”,他形容鶴年堂贈藥的盛況是“世人趨鶩鶴年堂”。
鶴年堂為“軍民貧病者”送湯藥的傳統一直傳承下來,直到1954年公私合營時期,鶴年堂門前還有一口大缸,里面總是盛有清熱解暑的烏梅湯,任客引用、不取分文。
春節以來,正當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居民們惶惶不安,這場發于武漢的冠狀病毒肺炎瘟疫,隨著人口流動蔓延到了北京,無情地威脅到首都人民的生命安全。不少居民為了避免傳染接觸,整個春節減少外出,長時間呆在家里。一些居民著涼感冒了也不敢外出,尤其是有些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偏頭痛、氣管炎、睡眠障礙等老毛病的居民,生怕舊病復發,更是發愁。
北京鶴年堂作為“中華老字號”企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鶴年堂中醫藥養生文化產”單位,600多年來歷次瘟疫都有向民眾免費發放“避瘟金湯”的優良傳統,疫情期間,北京鶴年堂中醫醫院及北京西鶴年堂中醫醫院特熬制一批預防湯劑無償發放給廣大居民們。
鶴年堂中醫醫院高層領導疫情初期迅速召集名老中醫專家,結合鶴年堂600多年祖傳下來的避瘟湯老配方,連續奮戰,不到一周時間,研制出適合抗御新型冠狀病毒侵襲的避瘟湯中藥方。
北京鶴年堂中醫醫院張大寧教授表示,中醫藥的優勢,就是能使人體免疫力提高。這次,鶴年堂改良的避瘟湯,由生黃芪、土伏苓、金銀花、生甘草等地道中草藥配伍而成,可防御流感及新型冠狀病毒侵襲,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有效抑制諸多慢病復發。
疫情就是命令,民生就是使命。這幾天,鶴年堂中醫醫院中藥房和煎藥室工作人員,加班加點,先按方抓藥,再熬成湯劑。這些湯劑,隨即由醫護人員一批批送往街道辦、居委會,再由街道辦、居委會統一分發送到轄區居民家門口。
鶴年堂中醫醫院醫護人員更是不辭辛勞,不畏疫情,每次出發前,大家都要測量體溫,做好全身消毒,車子消毒,包裝消毒,戴好防護口罩,確保避瘟湯安全送達。鶴年堂中醫醫院已向周邊的牛街街道、廣安門街道及社區居委會累計無償送出避瘟湯劑3500份。
同時,身為鶴年堂分店的西鶴年堂,面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西鶴年堂中醫醫院秉承“服務于眾、始終如一”的宗旨,將“避瘟金湯”這一幾百年的文化傳統繼續傳承,將健康灑遍社區。西鶴年堂中醫醫院董事長陳永飛帶領醫護人員,將3900份抗病毒湯劑贈送給北京右安門街道辦事處,并向疫情防控工作一線的工作者表示誠摯的慰問。
右安門街道黨工委、辦事處趙書記和黨工委張副書記代表全體辦事處疫情防控工作人員接受了捐贈,并送上錦旗“避瘟金湯 大愛善舉”和一封感謝信,對西鶴年堂的善舉表示感謝。連日來,西鶴年堂中醫院先后將15000份抗病毒湯劑陸續贈往,馬家堡街道辦事處及下轄的10個社區、右安門街道辦事處及下轄的16個社區、南苑社區辦事處、宛平城社區辦事處。
接下來西鶴年堂中醫院將繼續聯合周邊街道、社區,向居民免費發放預防湯劑,用中醫的力量為社區居民健康保駕護航,用實際行動支援疫情防控工作。( 西鶴年堂此次無償發放的湯劑是由西鶴年堂醫院嚴格按照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第四版診療方案》,采用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中醫院仝小林院士推薦的預防湯劑。)
自疫情爆發以來,看到廣大街道社區的工作人員為疫情防控工作日夜奔波忙碌,感動著每一位鶴年堂人,希望通過贈送抗病毒湯劑的方式奉獻一份力量。
北京兒歌諺語一直傳唱:
大熱天兒,沒地兒藏,趕緊快去鶴年堂;
甘露飲、烏梅湯,隨便何來隨便嘗;
喝一碗、暑氣消,喝兩碗、氣通暢,喝三碗、壽命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