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年堂的中醫藥養生理念

鶴年堂的中醫藥養生核心理念:調元氣 養太和

-
丁鶴年
確立鶴年堂以養生立店的宗旨,并提出:元氣為生命之本,守此生機,治可生萬法,養可萬法歸一。已病者可求之,未病者亦可求之。盛者調(tiao)之,虛者調(diao)之;疏通經絡,調達血氣,令其生生,而致和平的養生理論。
-
曹蒲颯
奠定了鶴年堂湯劑飲片的歷史地位,并把鶴年堂養生理論凝結成“調元氣、養太和”,并廣泛的應用到養生實踐中;開辦了鶴年堂養元社。鶴曹氏家族在京城內外開設了東西南北四家分號,加鶴年堂總店被稱為“五鶴朝天”,把鶴年堂推向第一個高峰。
-
王圣一
接掌鶴年堂后,在正陽門開設了分店,膏、煎、露等配方有了極大的豐富,食療藥膳更是在王圣一家族掌管時期從理論到方法都得以系統和完善,先后為乾隆、嘉慶、道光、慈禧等供奉鶴年堂中醫藥養生食療配方和膏方服務。乾隆二十三年出版發行《西鶴年堂丸散目錄》,記載著516種中藥及功能主治服用方法等,是中國最早公開發行類似“百姓用藥指南”的字號之一。
-
劉一峰
在中藥制作改良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被譽為“中藥改良大師”。劉一峰倡導并親自組織,在天安門西配殿舉辦兩期面向全北京藥行的“中藥講習所”,首開中醫藥社會化傳承的先河,為整個醫藥行業培養了一大批人才。劉家自種鮮藥圃以鮮品入方、自建鹿苑以保原藥地產優質,中藥及養生制品更加豐富,以成品出售的就有694種,其傳承的歷代配本、養生大譜內容更是豐富,在當時的京城鮮有比肩。
鶴年堂養生密碼

調元氣,生長化收不失其時,恒道生生;
養太和,陰平陽秘不失其正,易道元貞。
中醫認為元氣為生命原動力,元氣的盛衰決定人的健康、衰老、壽夭。
鶴年堂觀點
人體早衰一是源于中年以后的元氣的生生之氣不足,而挽回早衰,必須調動元氣,使其恢復生生之氣;
二是源于先天元氣所化生的精和神,在后天發揮各自功能的狀態下,逐漸出現割裂而不和諧,所以要養太和。
生生,指變化和新事物的產生。《易·系辭上》“生生之謂易?!背姓J變化中時時有新的東西產生。
后來宋明理學家如周敦頤、程顥等,多本《易》義,強調“生生”為宇宙的根本原理,認為“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太極圖說》)。
元氣生生之氣不足,與精氣虛和心神不安相關。調元氣就是從調動精和神入手,以重振元氣,使元氣重新恢復到生生狀態。
鶴年堂觀點
精氣虛是致使元氣生生之氣不足的生理原因;心神不寧是致使元氣生生之氣不足的精神原因;
精與神不和(心腎不交,陰陽離合,形神相分)是致使元氣早衰、人不能盡享天年的的病理原因。
因此,鶴年堂通過“調元氣、養太和”的養生路徑可以使人達到度百歲的長壽目的。